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

童年回憶






我父母於民國三十五年由大陸老家漂洋過海來台,先在鶯歌落腳,父親那時當學校的訓導主任,在那個動盪時期,由於祖母托夢,父親帶著母親來到台北,文筆很好的他,覓得記者的工作,開始養家活口。隔年,我大姊誕生,接著,我們陸續呱呱墬地,為了求得一個兒子,我們的雙親大人很有耐心的生了六個女兒之後,終於等到了我弟弟,而又為了希望再有一個兒子,我么妹於隔年誕生,形成了我們這一家如照片中所顯示,七女一男的組合。

姐ˋ弟ˋ妹多,有一個 “好處” 就是,如果你跟那一個吵架了,還有六個可以講話,萬一很不幸的和一半的人絕交了,還有三個可以聊天,永遠不會寂寞的。 對現在不太喜歡生兒育女的六ˋ七年級生來說,一個家庭有八個小孩,似乎頗為不可思議,因光是教育費用就是一大問題,但在我們那個時代,為了”增產報國” (那時,大家都等著反攻大陸,男孩長大可以去當兵),每一個家庭有六ˋ七ˋ八個小孩是很普遍的現象,有的甚至十幾個,如果一不小心老大比較早熟,十六歲就舉行 "結婚進行曲”,又沒避孕,十七歲就當爸爸的話,他的小孩可能比他的弟弟或妹妹還大,不要訝異,這並非誇大其詞,確實是有這種有趣的現象。

我們姐ˋ弟ˋ妹八人非常平均的,四個旅居海外;四個居住台北,別看小孩生這麼多,好像很壯觀,事情發生時,還是不敷使用,前幾年,我父親生病住院,我們忙得團團轉,因要照顧在醫院的父親,又要照顧在家裡的母親,最後,調兵遣將的把遠居海外的二姐給徵召回來,實在是 “兵到用時方恨少” 啊 !

以前的小孩個子的生長基因非常有順序,由照片中,您可看出我們高矮的排列組合非常規矩,沒有亂碼現象,老二絕不會高於老大,老三也一定比老二矮,您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誰是老大,誰是老么,猜猜我是那一個?
我們那時住西門町,父親存了一點錢時,有人勸他在附近買房子,父親說 "我們將來要回大陸去”,就這一念,我們很可惜的,不是億萬富翁的小孩,不然,可以如現在Y世代的小孩所說的 "少奮鬥幾年" ( 開玩笑的啦 ) 。

2 則留言:

玉兒 提到...

我們家是五女一男,弟弟最可憐在一堆女生中長大,當時應該蠻孤單的吧!因為沒有哥哥弟弟玩騎馬打戰的遊戲!
你的故事也勾起我的回憶....
尤其是小時候兄弟姐妹意見不和時,常有不說話的事情發生,當時誰也不願意先向對方低頭,爸媽就得出面調停了!大家沒有隔夜仇,一下子就忘記而言歸於好!好像越吵越親密似的!真奇怪啊!

陳老云 提到...

八兄弟不稀奇,農業社會的鄉下大有人在。
我們也是其中之一,我的小舅父比我大哥小三歲,我的外甥比我大三歲,大哥女兒比我大三個月;不過還是遵從習俗,大年不大月、論輩不論歲,一律照輩分稱呼。
如今我已經是"舅公祖"、"叔公祖"的地位。
唯有一點可怕,就是逢年過節紅包很可觀。是支出非收入喔!
幾年前我光在北部稍作聯誼,就需三桌圓滿。下個月又有兩位姪孫女要結婚,大家庭隨時都有喜事,論說也不錯。
要是選票能集中也是一股大力量。
再過幾年此類現象慢慢就會減少!孩子生的少,遠離的多,
恐怕親戚的感情還不如鄰近的朋友!